村民在給紅薯去皮
李青華在翻動晾曬紅薯干
“來來來,過來吃紅薯干哦!”商南縣清油河鎮致富帶頭人李青華一邊擺放切好的紅薯干,一邊招呼著過往熟人。
在糧食匱乏的年代,紅薯作為替代食物,在農家飯桌上扮演著重要角色,手工晾曬的紅薯干成了孩子們最為惦念的零食,F在,紅薯干不僅僅是一種美食,更包含了一份濃濃的鄉愁。
11月9日,筆者來到清油河鎮后灣村李青華的佳民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,村民正在加工制作紅薯干,一股清甜味道撲面而來。
清洗、削皮、蒸熟、切條、烘干、晾曬……經過一道道工序后,不起眼的紅薯華麗變身為晶瑩剔透、香甜軟糯的紅薯干。加工現場,村民們有說有笑,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,和冬日的暖陽融為一體,為美麗的鄉村增添了一份生機活力。
“紅薯蒸熟后,太燙,不好切,而且切出來的形狀也不好看,需要等到放涼后,切成大小均勻的長條就行。”49歲的村民付芹一邊忙碌著一邊說,“主要是照顧孩子上學,出不了遠門,在這干活很輕松,都是手上活,而且這一年到頭活還是比較多。這幾天制作紅薯干,之后就開始洗天麻、曬天麻片之類的,有時候還在藥材基地干活,勤快的話,一年也能掙個七八千塊。”
李青華一邊翻動著紅薯干,一邊介紹,蒸熟切成條的紅薯,要先放到烘干爐中烘成半干,然后再趁著天氣好,拿出來曬干,在曬的過程中,要保持一定的間距,以便空氣流通;同時還要經常翻動紅薯干,以確保它們通風,能夠均勻曬干。這樣密封放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半年是沒有問題的。目前,制作的紅薯干用的是商南本地的蜜薯,主要從過風樓鎮大量購買回來,收購價每公斤1.6元,還有一些是從周邊困難戶手里收購的,制作成紅薯干后,市場售價每公斤在20元以上。他們在生產過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劑,以保持原汁原味原生態,所以制作出來的紅薯干供不應求。去年一共制作了5000公斤紅薯干,不夠賣,今年預計制作1萬公斤,目前第一批已經制作出來了,將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銷售。
據了解,李青華的合作社主要經營天麻、桔梗、五味子等中藥材和香菇、木耳、紅薯干、臘肉等農特產品,為了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,李青華采取線上線下銷售的方式,通過電商直播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,在直播的過程中,他還把直播銷售和美麗鄉村旅游融入其中,把電商直播鏡頭建在田間地頭、建在生產車間、建在售后服務上,用鏡頭見證產品的品質,通過視頻和直播方式,進一步增進了產品營銷的即視感,使得農產品的銷售更具真實性。
同時,他還帶領周邊村民種植各種中藥材,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,并以略高于市場的價格回收群眾種植的中藥材,讓種植的人吃上定心丸,讓剩余勞動力在合作社務工,一年下來,累計帶動務工人員70多人,人均年增收2000元。
在金絲峽鎮姚樓村的粉條加工廠內,工人們忙著將剛收購回來的紅薯進行統一清洗,然后倒入攪拌機中粉碎分離、過濾、沉淀、脫水……形成了細膩潔白的紅薯淀粉。整個工序銜接流暢,數名工人穿梭其中,他們配合默契、各司其職,現場忙而有序。
粉條加工廠負責人嚴峻介紹道:“由于商南種植的是蜜薯,做不成粉條,所以目前用的紅薯一大部分都是從外地購買回來的,還有一些就是周邊農戶種植的,這幾天趁著天氣好,每天能制作些紅薯淀粉,等霜凍以后就能做紅薯粉條了,咱們這兒的純手工粉條制作過程復雜,沒有添加劑,味道更純正。今年收購了10萬公斤的新鮮紅薯,預計能加工1萬多公斤的粉條,每公斤紅薯粉條能賣到35元左右,從開始制作到加工出售粉條,要忙上兩個月的時間,帶動勞動力10多人,人均年增收5000元。”
近年來,商南縣健全產業聯農帶農機制,發展壯大龍頭企業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,通過訂單、生產托管、保底分紅、股份合作、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,真正把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鑲嵌在產業鏈上。同時,以特色產業為重點,打造品牌效應,提高農產品附加值,對接客戶,力爭把綠色、優質產品帶到全國各地,助力群眾增收,描繪出美麗鄉村振興畫卷。